食品安全成網絡謠言重災區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 任震宇)日前,在由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中國醫藥報社、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天創科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啟動儀式上,中國健康傳媒集團發布了《2017年食品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显示,食品安全謠言具有時令特徵,新媒體已經成為謠言傳播溫床,闢謠需要企業、協會學會、新聞媒體、專業機構、社會公眾等共同參与。

  謠言季節性傳播

  《報告》將食品謠言分為水果類、蔬菜類、水產及其製品類、米面糧油類等十餘種,傳播量較大的食品謠言前五位依次為:水果、肉及肉製品、水產及其製品、米面糧油、蔬菜。

  《報告》稱,經過對1.7萬餘條食品謠言的系統分析發現,謠言在傳播時間分佈和地域分佈上都有一定規律可循。

  在傳播時間方面,有兩個規律:一是“季節謠”傳播較為突出,每當時令食品大量上市時,有關謠言就會死灰復燃並在網上廣泛傳播,這些謠言往往重複着相同的路徑:食品上市——謠言登場——公眾恐慌——食品滯銷——多方闢謠——輿情降溫——食品再上市——謠言再登場……如此循環;二是“舊謠翻新”現象明顯,造謠者常常對以往出現過的謠言“掐頭去尾”“改頭換面”“信息模糊化”等處理,把舊謠言進行全新包裝,編撰成新謠言,每到“特定的”“合適的”時間放出來誤導公眾。

  在地域分佈方面,主要有兩個特徵:一是食品謠言常引發跨地域跟熱點的情形,導致謠言傳播“此起彼伏”,例如“棉花肉鬆”謠言起於廣西賀州,緊接着安徽肥東、浙江永康、山東青島、江蘇宿遷等地紛紛有人效仿,“肉鬆餅洗出棉花”的實驗在各地“推陳出新”,導致“棉花肉鬆”謠言在全國範圍內接連爆發;二是在東部沿海城市食品謠言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範圍更廣,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通信較發達,接觸社交媒體等新鮮事物較多,受謠言波及的範圍較廣,受眾受擾頻率也較高。

  新媒體成傳播平台

  《報告》显示,對2017年食品謠言傳播渠道的數據分析發現,微信佔比為72%,微博為21%。近年來,微信已成為人們日常溝通最主要的媒介之一。與此相伴,微信朋友圈也成為謠言滋生的“溫床”。加之微信社交空間相對封閉,而用戶自身對謠言的凈化能力較弱,一旦出現食品相關的信息,出於對親朋好友的關心,隨手就把信息轉發出去了,最終導致謠言在熟人圈迅速擴散,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公眾恐慌。

  此外,當前火熱的網絡小視頻也成為食品謠言傳播的主要形式。隨着快手、抖音等媒體平台的發展,製作和發布小視頻也成為朋友圈的一種時尚。通過小視頻傳播后,可視化的呈現也似乎讓謠言的可信度大大提升,強烈的視覺衝擊讓公眾更容易受到謠言的影響。謠言傳播者還會將多個謠言視頻混合剪輯成“視頻特輯”,有的混雜着真實發生過的食品安全事件,目的就是混淆視聽、誤導公眾。

  《報告》根據2017年謠言數據,列出與食品安全謠言詞雲圖。其中與食品謠言相關的“紫菜”“肉鬆”“大米”“金沙河麵條”等詞彙出現的頻率較高,主要涉及“避孕葯”“添加劑”“防腐劑”等敏感成分,以及“有毒”“致癌”等刺激性語言。

  多管齊下治理謠言

  2017年7月26日,國務院食安辦、公安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定義“凡沒有事實根據或者缺乏科學依據的食品質量安全信息均可判定為食品安全謠言”,監管部門要留存證據,追蹤信源。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明珠在“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啟動儀式上表示,食品安全謠言不僅影響公眾食品安全信心,損害行業企業健康發展,更甚者擾亂社會秩序、危及國家安全。確保食品安全,嚴懲食品安全謠言傳播,不僅需要政府部門下重拳、出狠招,還需要企業、協會學會、新聞媒體、專業機構、社會公眾等共同參与、攜手推進,織密食品安全謠言防控網,協同構建全鏈條、科學化、立體化的治理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認為,食品安全科學教育十分重要,通過教育培養比較科學理性的成熟消費者,有利於打擊謠言,促進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他表示:“要真正做好食育工作,必須具備科學意識,食品安全與消費中有很多科學內容,食育的工作就是將這些內容傳遞給公眾,為消費建立科學基礎;要有遞進意識,與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生活經歷相吻合;此外還要有問題意識、傳播意識、平民意識、落地意識、便捷意識、投入意識等。”

  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王偉國認為,必須充分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實現對食品安全謠言的精準治理,建議要落實好《食品安全法》關於開展科普工作與風險交流工作的有關規定;建立謠言認定的專門機制、程序,由權威機構與人員對不實信息進行梳理,分類處理;運用好現有法律依據,加大對謠言的懲處力度;高度重視與特定地域或具體對象無直接聯繫的謠言治理。

  中國教育電視台總編輯胡正榮表示,食品安全謠言破除更多需要多中心化,不能指望在實驗室做個實驗、開展一次科普活動就達到效果,必須將科學、真實的信息通過更扁平化的媒體進行傳播,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黃磊

【其他文章推薦】

頭髮保養品試用心得分享,換個品牌挽救你的乾躁髮根~

頭髮護理產品推薦,找對商品,好髮質自然養成

歐盟專利申請領證程序為何?

頭皮深層清潔試用,立即索取體驗~

※專業美髮師頭髮護理方法推薦,讓你的頭髮煥然新生

※帶你了解新竹禮儀社的送行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