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的邊界在哪裡

   
中國消費者報 中國消費網報道 “你現在單身嗎?”“從技術上說,我才一歲多,現在討論談戀愛還太早了!”“可以說一下你的理想伴侶嗎?”“我的理想伴侶首先要有智慧,有同情心,超級天才,最好有自我意識。”

  這是來自英國某電視節目,主持人和機器人的對話。

  我們在銀幕上認識了無所不能的變形金剛、呆萌體貼的大白、捨己為人的格魯特。但機器人侃侃而談,還是讓不少人錯愕。


王小 月   攝

  當技術的發展日益顛覆我們的行為認識,機器人或者說人工智能(AI)與人將如何相處?

  如何給機器人一個規範

  我們身邊的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僅依靠数字計算機程序才可以運行,沒有主觀意識。

  而機器人作為跨領域學科,AI只是它的一部分。

  近年來,人工智能通過技術手段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通過深度學習替代一部分人的工作,應用於無人駕駛領域等等。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就預見到需要倫理規則來引導機器人的行為。

  當人們思考機器道德時,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機器人三大定律”,即:機器人不可以傷害人,或者通過不作為,讓任何人受到傷害;機器人必須遵從人類的指令,除非那個指令與第一定律相衝突;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的生存,條件是那樣做與第一、第二定律沒有衝突。

  隨着機器人在人們生活中的不斷普及,世界各國在機器人技術上有了大踏步的發展。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程廣雲在8月15日-19日舉辦的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的分論壇上表示,過去對人是本質主義的思考方式,把人和動物區分開來。現在機器人是智能機還是新人類?就要給機器人一個規範。所以討論機器人法律倫理、道德標準化是十分有意義的。

  機器人能否成為情感伴侶

  不久前,美國一家公司生產的超仿真機器人Sophia在電視節目上與人類對答如流,成為“網紅”機器人。對話中,Sophia流露出的喜悅、驚奇、厭惡等表情逼真。不少網友驚呼:快和真人分不清了!

  然而,早在2010年,“真實伴侶”公司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伴侶機器人洛克茜,具有與真實人類相仿的體態特徵,她擁有仿真人造皮膚,能和主人聊天交流,並能根據主人愛好選擇話題,也被稱為“機器人女友”。

  而日本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也對高仿人形機器人非常執着,創造了多款女性機器人。她們不僅能做主播播報新聞,與人對話、唱歌,甚至還能演話劇和電影。

  石黑浩認為,人形機器人的存在是必要的,人們需要與自己來一場真正的談話。

  機器人乃至高仿機器人的發展速度着實讓人咋舌。AbyssCreations公司打造的機器人身體內部還有加熱器,可以模擬真實的體溫,還配有AI軟件,就如同給機器人安裝了一個可思考的“大腦”。

  不僅擁有姣好的身材和容貌,還可以和用戶產生情感交流,展現出其真實感情,堪稱是“理想女孩”。而值得一提的是,機器人不會說“不”,有性感、友好、害羞等12種人格特質供用戶選擇。

  面對複雜的感情問題,和工作、生活壓力,一個絕對順從且“博學多思”的機器人女友是不是更合胃口?

  “如果機器人僅僅是具有程序設定實現的表情以及交流等能力,人類對其的利用就會更多停留在情感之外的‘機器’屬性層面。若未來智能機器人在情感感知、心智上達到甚至超過自然智慧的人的水平,人類對機器人的使用駕馭將需要更為實質性突破性的調控。”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博士盧慧芬對《中國消費者報》表示,嫁娶需求就是這種情感精神層面的高級需求,而涉及人類發展利益的需求不應該摻入機器人,倫理上也說不通。

  面對這一產業的快速發展,娶個機器人女友回家能否成為現實?但涉及到的法律倫理問題依然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機器人需不需要道德感

  除了陪伴需求,兒童看護機器人、康養機器人面對的都是老人孩子等弱勢群體。

  毫無疑問,兒童看護機器人會減輕家長的負擔,但長久和機器人在一起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是不是難以適應當下的現實世界,機器人能多大程度代替家長的照顧,這些問題都不得而知。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而對於空巢老人來說,康養機器人可以幫助老人提取一些重物,可以互動,但是長久看來,對於老人而言,是排解孤獨,還是遠離社會?更為遙遠的未來,當家庭陪護機器人出現時,能否對機器人進行行之有效的管控?

  國家機器人標準化總體組副組長王大寧表示,2030年將有百億台機器人進入家庭,但目前機器人智能化程度低,產品基本大同小異,進入家庭為時尚早,實際效果依然不如護工。

  用於軍事領域的機器人在戰場上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早在2011年,一家白俄羅斯企業就曾推出過一款名為Adunok-M的無人駕駛遙控武器平台。這款機器人擁有履帶系統,就像一輛小型裝甲車。根據接收到的遙控指令,Adunok-M能夠用配備的機槍和榴彈發射器攻擊並摧毀800米距離內的目標。

  除此之外,例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角鬥士”作戰機器人、以色列軍隊用於邊境安全任務的“守護者”無人駕駛戰車等,類似的武裝機器人不斷出現。

  讓軍事機器人代替人類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本身是珍愛生命的一種體現。但在現代技術武裝下的軍用機器人比人類有更強的殺傷力,如何讓它比人類更道德、不會濫殺無辜?

  隨着軍事機器人的不斷髮展,未來戰場上出現“機器人士兵”的可能性正不斷增大。

  隨之而來的一系列道德和倫理等問題已讓不少科學家開始擔憂,人類真的能一直掌控機器人嗎?

  而在2015年7月,一台“發狂”的機器人就失手將美國一汽車工廠裝配工WandaHolbrook“殺”死。

  可見這一擔憂並非杞人憂天。

  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何遠瓊表示,法律人工智能機器人現在處於模式思維的階段,讓機器掌握法律思維仍遙遙無期。

  技術的發展總是福禍相依,每個人都享受着當下的便捷與隨之而來的傷害。

  盧慧芬認為,機器人應該限制在機器被人類有利使用的範疇之內,即以人為本。未來人和機器人需要在一定的法律和倫理制約之下和諧相處。對於智能機器人的約束,要其有所為,也有所不為。當然,如若未來科技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地將人類對機器人的認識利用限制在自然智慧的生物人之下,更有效利用機器人造福於人類是再好不過。

  自動駕駛機器人的規制

  2017年,百度CEO李彥宏乘無人駕駛汽車上北京五環,再次將無人駕駛汽車拉入了公眾的視野。

  而今年3月,Uber的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Tempe市發生交通事故,與一名正在過馬路的行人相撞,行人在送往醫院后不治身亡,成為史上首例自動駕駛車輛在公開路面撞傷行人致死的案例。

  這一事件也引來大眾對於無人駕駛的爭議。

  很明顯,自動駕駛已成為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儘管無人駕駛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人駕駛汽車逐漸從科幻走進現實。

  如果按照美國道路交通安全局的分類標準,伴隨着汽車自動化技術的逐級進階,人類也將從駕駛任務中逐步抽離,即從“解放雙手”到“解放四肢”,再到“閉上雙眼”。而這一過程,恰恰也是汽車自動化系統承擔越來越重法律責任的過程。

  50年前令人困惑的“電車難題”,在人工智能領域,依然是涉及到倫理和道德的未解問題。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后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會怎麼做呢?同樣,假如是一個機器人正在駕駛這輛電車,又會怎麼做?

  法律解決一部分問題。比如,人身權和物權衝突,人身權優先;人身權數量衝突,多數優先;財產權衝突,價值高的優先。

  倫理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比如幼童和老者之間、男人和女人之間、殘障人士和健康人士之間如何取捨等問題,一般只要取得該公民社會超過半數以上的共識,即可將答案轉換成代碼,嵌入輪式機器人的選擇系統。

  而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還有很多,當在法律和倫理兩個層面都無解時,只能交給人工智能進行決斷。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江朔表示,自動駕駛是AI應用的最大場景,當前已進入L4、L5階段,智能化程度非常高,但是出了問題誰來承擔責任,如果追究機器人的刑事責任,以什麼方式來懲罰?

  他認為,未來首先要承認機器人的法律人格,才能追究他們的責任。

  但下一個問題來了,如何追究機器人的責任呢?

  不得不說,AI的發展仍面臨很多困境,法律規制也迫在眉睫。“對於AI立法的當前方向要立足於弱人工智能的立法規制,AI應用廣泛,要針對機器人、精準醫療、智能金融等具體應用場景進行立法。”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李晟表示,AI立法要超越傳統法律思維,理解因果關係的複雜性,理解權利的重要性。 (王小月)

責任編輯:倪敏

【其他文章推薦】

新竹殯葬業推薦專業與用心並重的禮儀公司

新竹禮儀公司推薦優質喪葬服務規劃

新竹禮儀公司通常收費是多少呢?

※新生的喜悅,人生唯一的臍帶印章

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裝對了嗎?

※什麼是熱泵熱水器?跟一般熱水器有何不同?